文 / Ammilia

第七十九章 四海为家虽未远,九州多事竟难防

加入书架书签 | 推荐本书 | 打开书架 | 返回书页 | 返回书目

    康熙六十一年十月,康熙命雍亲王胤禛视察仓储。.同年十一月康熙帝从避暑山庄回京后便觉得身困体乏,便搬到畅春园去静养,同时命皇四子胤禛代替自己去天坛祀天。祭祀的日子是十一月十五日,康熙很看重祭天大礼这件事情,因此在临行前,康熙还特意召见胤禛,叮嘱他先去斋所斋戒,以表示对上天的诚意。

    也正是这一次的召见,胤禛看出康熙帝和以往大不一样。因此,从初十到十二日,胤禛每天都会派太监和护卫去畅春园问安,得到的答复均是:“朕体稍愈”。不料,到了十三日的凌晨,康熙的病情急转直下,他感觉到自己这次的确是不行了,想到自己尚未立储,心中不免着急。

    于是,康熙帝在十三日丑刻,命人急召当时在斋所的胤禛前来畅春园。但,在胤禛还没有到来之前,康熙又在寅刻将在京城里的阿哥们,除了尚在东陵祭奠的五阿哥胤祺外,包括三阿哥胤祉、七阿哥胤佑、八阿哥胤禩、九阿哥胤禟、十阿哥胤礻我、十二阿哥胤祹、十三阿哥胤祥、十五阿哥胤禑、十六阿哥胤禄、十七阿哥胤礼等,全部召来。

    众阿哥们到齐之后,胤禛才在巳刻赶到畅春园。在十三日的白天,康熙帝总共召见了胤禛三次。

    在第三次召见时,康熙皇帝躺在病榻上对胤禛说:“朕生了众多儿女,就你还一心孝顺,倒也令朕老来安慰,弘历也是个有福的。逐鹿中原,不仅要有鸿鹄之志般的野心,老谋深算的策略,还需有高瞻远瞩的气魄,安如泰山的沉稳,如今这些你都有了。朕虽给了你大清江山,却也是摇摇欲坠。天道酬勤啊!”康熙死死地拉着胤禛的手,略略喘了口气说道:“朕只愿看到天下太平,殊不知有多少贪官污吏横行,国库吃紧。你素来严苛勤勉,这些都要靠你一一化解了。”

    胤禛跪在床前,默不作声,他第一次知道原来在皇阿玛心里,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。.当年意气风发的皇帝,如今已暮暮老矣。胤禛心中虽哀凉,却掉不下一滴眼泪。

    康熙帝脱下自己常年佩戴的念珠,递给胤禛,对他说:“这是我皇阿玛临终时,赠给朕之物。如今朕将它给了你,你要好好守住我大清江山。你十三弟是个可用之才,你们兄弟感情深厚,我一直寡恩于他,就是为了让你可以厚待他。你们兄弟二人必可其力断金。还有几个小的,你也要善加利用。”

    说完这番话,康熙帝似乎累了,挥挥手叫胤禛退下。当晚戌刻的时候,康熙便告驾崩。

    由于康熙帝驾崩得突然,没有来得及当众宣布继位人选。事后,由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,佟国维之子,康熙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隆科多向众皇子宣布康熙的口谕,传位于皇四子胤禛。接着,隆科多又向众人宣读了一份诏书。

    诏文内容:“从来帝王之治天下,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。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、休养苍生,共四海之利为利、一天下之心为心,保邦于未危、致治于未乱,夙夜孜孜,寤寐不遑,为久远之国计,庶乎近之。今朕年届七旬,在位六十一年,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,非朕凉德之所至也。历观史册,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,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。朕临御至二十年时,不敢逆料至三十年,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,今已六十一年矣。尚书洪范所载:一曰寿、二曰富、三曰康宁、四曰攸好德、五曰考终命,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,诚以其难得故也。今朕年已登耆,富有四海,子孙百五十余人,天下安乐,朕之福亦云厚矣,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。念自御极以来,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、家给人足,上拟三代明圣之主,而欲致海宇升平,人民乐业,孜孜汲汲、小心敬慎,夙夜不遑,未尝少懈。数十年来殚心竭力,有如一日,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?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,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也,皆书生好为讥评,虽纯全净美之君,亦必抉摘瑕疵。.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,盖由天下事繁,不胜劳惫之所致也。诸葛亮云: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,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。若帝王仔肩甚重,无可旁诿,岂臣下所可以比拟?臣下可仕则仕,可止则止,年老致政而归,抱子弄孙,犹得优游自适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,如舜虽称无为而治,然身殁于苍梧,禹乘四载,胼手胝足,终于会稽,此皆勤劳政事、巡行周历,不遑宁处,岂可谓之崇尚无为、清静自持乎。易遁卦六爻,未尝言及人主之事,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,鞠躬尽瘁,诚谓此也。

    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。太祖、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,尝兵及京城,诸大臣咸云当取,太宗皇帝曰:明与我朝素非和好,今欲取之甚易,但念系中国之主,不忍取也。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,崇祯自缢,臣民相率来迎,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,稽查典礼,安葬崇祯。昔汉高祖系泗上亭长,明太祖一皇觉寺僧,项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归于汉元末陈友谅等蜂起,而天下卒归于明。我朝承袭先烈,应天顺人,抚有区宇,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。凡帝王自有天命,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,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,朕自幼读书于古今,道理粗能通晓,又年力盛时,能弯十五力弓,发十三握箭,用兵临戎之事,皆所优为。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,平定三藩,扫清汉北,皆出一心运筹。户部帑金,非用师、赈饥未敢妄费,谓皆小民膏脂故也,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,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,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及百分之一。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,后至耄年,为侯景所逼,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,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,卒致不克令终,皆由辨之不早也。朕之子孙百有余人,朕年已七十,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与蒙古人等无不爱惜。朕年迈之人,今虽以寿终,朕亦愉悦至。

    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王之子孙,现今俱各安全,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,朕亦欣然安逝。雍亲王皇四子胤禛,人品贵重,深肖朕躬,必能克承大统。着继朕登基,即皇帝位,即遵舆制,持服二十七日,释服布告中外,咸使闻知。

    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卯”

    众人听完,先噤声不语。片刻后,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礻我,率先跳了起来。

    九阿哥胤禟对众人说道:“皇阿玛一心立十四弟为储,这大家都是知道的,如今为何偏偏换成了四哥了。况且先有口谕后有诏书,这事儿得说清楚。”

    十爷胤礻我附和着:“对呀,不说清楚,我们谁也不服。”

    众人正在吵嚷着,护卫们保护着胤禛和众大臣走了进来。十三阿哥胤祥和十七阿哥胤礼率先迎了上去,叩首参见新君。接着三阿哥胤祉、七阿哥胤佑、十二阿哥胤祹、十五阿哥胤禑和十六阿哥胤禄等见状,也不得不叩拜新君。唯有尚跪在地上的八阿哥胤禩,站着的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礻我全无反应。

    这时,朝中重臣马齐、张廷玉上前问道:“三位阿哥为何还不拜见新君?”八阿哥胤禩见一直倾向自己的马齐也如是说,便明白大势已去,只得叩首说道:“奴才胤禩参见皇上,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。”九爷胤禟见八爷都如此了,只得拉着十爷胤礻我也跪了下来。

    胤禛随即宣布,以贝勒胤禩、皇十三子胤祥,大学士马齐、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,以示优抚。并召抚远大将军胤禵回京奔丧,同时命川陕总督年羹尧与管理抚远大将军印务的延信共同执掌军务。

    自此,九王夺嫡的争斗,以皇四子胤禛上位为止点,正式结束。纷争更为激烈的雍正王朝,自此拉开了帷幕。

    k!酷匠网永久免费看

    对于胤禛的即位,首先开始发难的,就是他的亲生额娘德妃乌雅氏。德妃偏爱十四爷的事情众人皆知,如今听信了众人的谗言,疑心胤禛篡改了诏书,夺了自己心爱儿子的皇位,顿时心生不满。

    在登基大典当日,德妃娘娘一脸怒气地坐在永和宫里,少顷,身穿龙袍的胤禛走了进来,刚要给她行礼。怎料德妃娘娘霍地站了起来,冷冷地看着胤禛,说道:“这礼本宫是断断受不得,皇帝得到江山这件事,实在不是本宫想要的,皇帝还是擅自保重吧。”说完,便拂袖而去,空留胤禛独自跪在那里。

    胤禛只觉心疼无比,这皇位自己虽也属意,但却实在没有想要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。种种猜忌,已经让他身心俱疲,如今连自己的亲身额娘都不信他。胤禛咬着牙,狠狠地平复了一下心情,将自己眼中的泪生生地逼了回去。他缓缓地对着德妃离去的方向,叩首,一下,两下,三下泪,终究忍不住掉了下来,摔在地上,碎成一片。胤禛死死地握住拳头,让指尖的疼痛冲散心中的苦楚。他慢慢地站了起来,如今真的成了孤家寡人。

    踉跄地从永和宫出来,苏培盛连忙扶住他。此时,阳光强烈,胤禛用手遮着阳光望向天空。湛蓝的天空中,飘过团团白云,偶尔有一两只鸟儿经过。胤禛一直抬着头看着天空,直到眼里的泪干了。他才整整衣服,走向太和殿,走向自己的皇位。

    耿雯杨在府中,听着下人们传递而来的各种消息,心兀自疼痛。没想到德妃娘娘居然可以狠心至此,十四爷再好,胤禛也是她的儿子啊。无论胤禛是否篡位,在此时此刻,如此众叛亲离之时,难道连她也要落井下石吗?

    耿雯杨很想去见他,想陪在他身边。即便他如今已过不惑之年,在她心里依旧是那个会撞门进来,会拆掉她房门的孩子。她仍记得嬷嬷头七时,他的伤心与无助。如今的胤禛,恐怕只会比那时更痛苦。

(快捷键 ←)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(快捷键 →)

加入书架书签 | 推荐本书 | 打开书架 | 返回书页 | 返回书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