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金?

    张小丫微微一怔,有些意外他说出这话来,这个,她还从没想过呢。

    不过,看他人都要走了,复又坐了下来,且主动开口说这两项,想必是有商量的余地?

    只不过,她并不打算要。

    “不是,”她摇摇头,“我是想跟您商量接下来双方合作的事宜。”

    做生意不能盯着眼前的利益,目光得放长远不是。

    “合作?”朱主事眸光微敛。

    这个词......竟然从一个衣着破旧的黄毛丫头嘴里说出来,让他有些微微震撼。

    不过,想起自见面到现在张小丫的所有举措和言语,他又觉得并不意外。

    不慌不惧、不毛不燥、不卑不亢,定是个学识渊博、见过大世面的人。

    “姑娘哪里人?”

    张小丫不意他突然冒出这么一问。

    “永和村人氏。”

    既然要谈合作,自然也不会对其隐瞒,合作合作,诚意很重要。

    “永和村?”朱主事跟段师傅都很吃惊,尤其是段师傅,当即跟她确认道:“是离这镇上三十里地的那个永和村吗?”

    张小丫点头:“正是,我姓张,名唤小丫,你们可以叫我小丫。”

    两人难以置信,互相看了看。

    毕竟是同一个镇,且离得不远,他们多少对永和村有些了解,那可是一个又穷又落后的山旮旯啊。

    竟然有这般厉害的小丫头,脑子厉害,嘴也厉害。

    “姑娘想么样合作?”朱主事问。

    “我持续稳定地给你们供天天橡上,供货量以及供货周期由你们来定,我不收定金,但你们必须跟我立下文书。”

    哦?

    不仅会说合作,还懂立文书!

    “你想立下么样的文书?”

    “我不收定金,你们就不能拖货钱,货到付钱,银货两讫。另,邀月楼要保证跟我采买,且只跟我一人采买。”

    “只跟你一人采买?”朱主事一只手放在桌面上,漫不经心地轻轻敲击,“你也说了邀月楼生意兴隆,若需求大,你一人供得过来吗?”

    “当然,如果你们需求大,我会相应地增加人手,这个可以在文书上写清楚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也保证只供给我们一家?”

    “这个......”张小丫略略一默,“这个就要看你们的采买量了。”

    朱主事听完就笑了,很难得的笑,却是带着几分嘲弄。

    “你刚刚才说,供货量以及供货周期由我们说了算的,这么快就要推翻吗?”

    “不,那话依旧作数,供货量跟供货周期还是由你们做主,只不过,要在文书上写清楚最低供货量和最长供货周期。”

    若十天半月不采买,一次又采买一丁点,那她在他们一棵树上吊着,固定只卖给他们家,岂不是要喝西北风去啊?

    “小姑娘倒精得很。”

    “没有,”张小丫笑,“我只是穷怕了,自保而已。”

    朱主事眸色又深了几分,没想到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条件,主动揭丑。

    “那今日文书肯定签不成。这天天橡上对我们来说,其实是一道新菜,虽然曾卖过一次,但那都不单卖的,是作为野猪肉锅的配菜免费赠送的。此次买入要花不少钱,自然就不能再免费赠送了,我得卖一段时间看看,看看具体销量如何,才能决定供货量、供周期,以及你说的最低供货量和最长供货期是几多。”

    张小丫想了想,觉得他说的也在理。

    “行,那此次就不签,下回再来签,你们先卖卖看。”

    不急,她也想看看具体么样一个情况,盲目签下合约,不适宜,对双方都没有好处,所谓合作,就是要双赢,才能长久。

    朱主事再度起了身:“那今日就先将这一批采买了。”

    张小丫也礼貌地站了起来:“好。”

    见朱主事拾步走了,她又对他鞠了一躬:“多谢朱主事。”

    忽的又想起么事:“对了,天天橡上现在叫天天橡上节节高。”

    对方停住脚回头看了她一眼,她略显不好意思地笑道:“因为用了竹筒装,青竹拔节,节节高嘛。”

    对方挑了挑眉尖,没说么事,回身拉门走了出去。

    “我带你把东西交到食材房吧。”段师傅示意她。

    “好,”张小丫挽起竹篮:“有劳。”

    出了雅阁,段师傅喊了两个小二一起帮忙。

    在门外见到林大华,段师傅也一眼就认了出来,跟张小丫道:“原来这次你哥也来了呀。”

    张小丫笑着点头:“是呀,不然我没法来,要他赶牛车呢。”

    林大华却明显有些不悦,甚至还出声纠正了一下对方:“我不是她哥,我是她大华哥。”

    段师傅:“......”

    张小丫:“......”

    尼玛,这有区别吗?

    大华哥难道不是哥?

    剜了他一眼,也不以为意,她蓦地想起什么,“对了,段师傅,我哥是个猎人,上次......”

    “大华哥。”林大华又闷声纠正了她一下。

    张小丫汗。

    这人是怎么了?以前也没见这么别扭过啊!莫不是让他等太久等烦了?又或者不想跟她太亲近,毕竟大华哥可能是外人,而哥,就一定是亲人。

    以她对他的了解,应该不会因为久等不耐,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,遂连忙改口:“好好好,大华哥大华哥,我大华哥是个猎人,上次那只野猪就是他猎到的,日后如果猎到了么事野味,可以卖给你们邀月楼吗?”

    “当然可以啊。”

    见段师傅答应得如此爽快,张小丫很高兴,开心地用手肘碰了碰不晓得在想么事的林大华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这厮也不用去瓦市摆地摊卖了,多好。

    当事人林大华似是兴致并不怎么高,却也没说么事。

    一行几人将车上的橡子凉粉搬下来,然后送到指定的食材库房,段师傅唤来账房,当面点清数量,张小丫留了一筒。

    “一共六十六竹筒,对不对?”

    “对的对的。”

    老账房拿着算盘噼里啪啦拨弄一番:“每筒十文,共六百六十文,对不对?”

    “对的对的。”

    心里却是忍不住嘀咕,都是整数,六十六乘以十还要用算盘吗?

    账房点了钱,又再次确认了一遍,才递给她:“这是六钱银子,这是六十文,共六百六十文,你也点一下,若无误,就在我账簿的这个地方签个字,不会写字摁个手印就成。”

(快捷键 ←)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(快捷键 →)

加入书架书签 | 推荐本书 | 打开书架 | 返回书页 | 返回书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