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俩等到了王翠平,同时也等来了好多人,包括李谣家的三孩子和两个狗子。

    锅盖一直跟在李谣后面,骆筠文兄妹仨和虎妹在不远处跟新朋友玩,新朋友的妈妈要去摘野柿子,新朋友跟他们妈妈一块去,他仨和虎妹跟了过来,他们看到了李谣,跑上前抓住李谣的手蹦跳。

    一行人浩浩荡荡前往土岗子。

    土岗子是一座不高却很宽、很长的小山。

    他们还没有到山脚下,就遇到一片长在路边的野柿子树。

    野柿子长得不大,只有骆韵莹的拳头大。

    王翠平摘熟透了的野柿子分给身边的人,大伙儿摘掉蒂子,掰开野柿子吸溜,柿子肉软绵,还能吃到脆脆的滑溜溜的肉。李谣喉咙滑动,她忍不住动手摘一个野柿子,摘掉蒂子啜一口,一块q弹的肉滑进嘴里,跟她上辈子吃的果冻类似,不过一个柿子只有几牙q弹的果肉,其他都是软绵绵的肉。

    李谣摘两个塞进狗子嘴里,又摘三个给她家的孩子,教他们怎么啜柿子。

    一行人走一路吃一路,遇到野菜和野菌菇,他们拿粪铲刨了扔进背后的背篓里。

    一行人花了老长时间终于到了山脚下。

    “哇!”

    “汪!”

    土包子骆筠文、骆筠修、骆韵莹、狗子被漫山黄澄澄的小柿子惊住了。

    李谣绝对不承认她刚刚跟孩子们一起哇。

    “据老一辈说,大概是二几年,有一个军官在土岗子种了几千株柿子苗,没过几年,那个军官死了。”王翠平说起漫山柿子树的由来。

    会计媳妇李向红玩笑说:“我听余朴太奶奶说,那个军官是本地地主家的孩子,喜欢上了千金小金,他在山上种几千株柿子苗,就是等到现在这个时候,树叶落完了,树上挂满了柿子,他向千金小姐求婚。”

    “我还听我家那口子的太奶奶说,二几年平城有钱大老板来土岗子种柿子树,后来这里打仗了,老板跑了。”一个嫂子说,“也不知道哪个传言真。”

    “别聊这些有的没的,赶紧上山摘野柿子。”

    有人说完,大家上山。

    李谣把兄妹仨留在山下,叮嘱狗子看好他仨。

    两狗子:“汪。”

    王翠平叫她儿子余磊磊带兄妹仨、两狗子在山下玩,不许她儿子上山,也不许她儿子带兄妹仨、两狗子乱跑。

    余磊磊:“!!!”

    他在家玩弹珠玩的好好的,老母亲喊他,说带他玩好玩的,这就是老母亲说的好玩的——!

    李谣、王翠平追上大部队。

    李谣摘没怎么熟透的野柿子放进背篓里,篓子快满了,她在上面铺上一层熟透的野柿子。

    谢白云捧着一捧子黑木耳给李谣看:“你别光顾着摘野柿子,也要看一看四周和脚下。”

    李谣笑着点头。其实她看了,啥也没有看到。

    一行人下山。

    两个狗子走在最前面,孩子们追狗子,大人们负重前进。

    进了村子。

    有人家就在村尾附近,他们和李谣等人挥手回家。

    越往前走,队伍里的人就越少。

    快到会计家门口,队伍里只有谢白云、王翠平、李向红、李谣,以及孩子们和狗子。

    “小谢、翠平嫂子、向红嫂子,我家明天卖萝卜叶子洋白菜,人手不够,我打算找几个人,你们明天有空吗?”李谣问。

    三人当场愣住。

    “要从早上忙到晚上,你们可能中午没有办法回家做饭,不过工钱高,一天三块钱。”李谣补充说。

    三人闻言倒抽一口冷气,三块钱是她们家一个月的生活费。

    “那没啥,我让我婆婆过来帮忙做一顿中午饭。”王翠平说。

    谢白云、李向红点头。

    “我跟大家还不怎么熟,没认识几个人,能不能麻烦你们帮我再找三个人。”李谣不好意思说。

    “没问题。”三人一口应下来。

    “爸爸。”

    “汪。”

    李谣扭头看正前方,仨孩子、狗子狂跑,骆谦推婴儿车朝她这里走来。

    骆韵莹突然蹲下来,不愿意跑了,小哥俩、两狗子还在狂跑,扑进骆谦怀里,骆谦带着他/它六个朝李谣走过来,途中遇到喊累的骆韵莹,骆谦单手抱她,另一只手推婴儿车。

    “这两孩子一直哭,我就推他俩出来遛弯。”骆谦把李谣肩膀上的背篓摘下来,背到自己肩膀上,把推车递到李谣手边,他抱起又蹲在地上的骆韵莹。

    李谣观察两个孩子,两个孩子眼角没红,她不动声色狐疑打量骆谦,骆谦抬头看她,李谣直视前方,推婴儿车跃过骆谦。

    骆谦走在后面。

    一行人到了村头,谢白云喊:“小李,我回家了。”

    李谣转身跟她挥手,目送谢白云回家。这时候,骆谦追上了李谣,跟李谣肩并肩站在一起。

    “我不仅给你弄来了一篓子好吃的,还找到了六个人手。”李谣的手插进骆谦胸前的口袋里,掏出一把钥匙,“你来回一趟要三个小时,拉的不够我卖的!”

    说完,李谣推车就跑。

    “我让余红武帮我联系拖拉机户,拖拉机户帮我拉一天,我给五块钱。”

    骆谦夹杂笑意的声音钻进李谣耳朵里,李谣的身体一僵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余红武送货回来,他把拖拉机停在门口,熄火下车。

    “余红武,你帮骆谦找了几辆拖拉机。”李谣笑着问。她根据拖拉机一趟拉多少货,给她们分配工作,防止到时候乱成一团。

    余红武:“?”

    “我送这批货之前,老骆让我帮他找拖拉机,我还没有来得及找呢。”余红武想了想,“本村有四个拖拉机户,他们拉一天菜,老骆给他们五块钱,就是本顺叔都愿意拉,我觉得其他三家肯定愿意。”余红武又嘟囔,“老骆说能拉三天,半年的花销有着落了,傻子才不干。”

    他拍了拍口袋里新入手的小人书,跑到大路上:“我去找人了啊。”

    李谣看着骆谦:呵。

    李谣开锁推开大铁门,使唤骆谦把背篓放到水井旁。

    她把婴儿车放到窗户底下,搬一个凳子到水井边,把最上面一层熟透的野柿子放到小竹篮子里,她坐下来削柿子皮。

    骆谦过来帮她削皮:“我想叫骆小龙过来,咱们卖多少钱,他心里有数,免得因为钱最后产生矛盾。”

    骆小龙和他二伯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,哪怕是亲人,他也不对人家指手画脚,不掺和别人家的事,也不爱打听事情,除了对他媳妇、他娘,别人问他什么,他死也不说。

    所以骆谦不叫他二婶或者骆小龙媳妇,叫骆小龙过来。

    第061章

    李谣闻言放下刀, 把柿子皮捋到筲箕里,端过去倒进鸡圈里。她回来坐下, 啜了一个野柿子:“我记得你二伯家有算盘, 你堂哥会打算盘吧,你让你堂哥把算盘带过来。”

    骆谦把削了皮的柿子放进大的浅口圆簸箕里:“会打。”

    他听到脚步声。普通人走路是后脚跟先着地,余红武最近走路是整个脚掌平放到地上, 他走路的声音跟别人不一样, 骆谦一听就能听出是余红武的脚步声。

    “老骆,那四家同意帮忙拉菜。”后门边上有一个特别矮的凳子,余红武坐了下来。不仔细看,别人还以为他坐在地上, 偏余红武喜欢接近地面的感觉,他双腿伸长交叠,掏出新入手的武侠小人书,一只手撑地, 一只手翻书页。

    他要感悟大地的气息, 领悟绝世武功的真谛。

    余红武干活期间绝不看小人书,但是他只要得空, 眼睛不离书。李谣佩服他,因为她要是对一件事情着魔,绝对没有心思干活, 一心扑在着魔的事情上。

    骆谦站起来,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他恰好挡住李谣的视线。骆谦走上前拍余红武:“你开拖拉机, 咱俩到加油站灌三桶柴油。”

    余红武身体悬空蹦起来, 把小人书揣进兜里, 跑出去摇拖拉机。

    骆谦拎三个空桶出去, 他把空桶放到车斗里, 自己站在驾驶座侧边的横杠上。

    加油站位于通向平城和本市的交叉口,离余郢只有1公里的路程,就在县城边上。

    “你到加油站灌油,我到县里买几杆秤。”说着,骆谦就要跳下拖拉机。

    余红武喊:“县里只有三家卖秤的,这三家都在秤提和秤砣上做了手脚。以前没有这种情况,近几个月做小生意的人多了起来,也不知道咋滴三家卖的秤秤东西都缺斤少两。”

    骆谦急忙抓住扶杆。

    “李老郢李方军家卖秤,他家秤准,灌好了柴油,我带你到他家买秤。”余红武说。他把拖拉机停在路边,拎三个空桶到加油站灌油。

    骆谦到县里买了十条红双喜,他拆开一条红双喜,拿了五包红双喜装进兜里。他打开驾驶座的弹簧坐垫,出现一个铁皮储物箱,他把烟放进储物箱里,放下弹簧坐垫,到加油站付钱。

    两人把柴油桶放到车斗里。

    余红武带骆谦到李老郢买了三杆不同规格的秤。

    到了家,骆谦给余红武五包烟:“四包给拖拉机户,你跟他们说明天四点半出发。”

    “好嘞。”这么说其中有一包烟是他的!余红武乐死了。尽管他不抽烟,但是他姨给他介绍了一个姑娘,他姨正在翻黄历选好日子安排他到姑娘亲戚家跟姑娘见面,这包红双喜正好派上了用场。

    余红武嘴巴咧到耳后根跑去通知四户拖拉机户。

    骆谦四点十分起床,下了两碗面条,他刚吃完面条,就听见“突突突——”声。

    他放下碗出门,他开拖拉机走在最前面,给后面四辆拖拉机带路。

    骆谦走了,李谣躺在床上睡不着,她起床拿麻绳拴住柿子蒂子,把野柿子串起来,挂在屋檐下面。

    大概早晨六点,她把最后一串野柿子挂在屋檐下面。

    此时,天有一点想亮。

    骆谦的拖拉机车队进了骆家村,停在骆清川家门口。

    只有周小凤在家,其他人全到菜地里看菜。

    陆小梦和骆谨通知他们骆谦今天回来拉菜,周小凤不敢熟睡,她听到拖拉机声音,立刻披上一件衣服开门。

    “二婶,你带本顺叔和和平到坝坡上拉洋白菜,我带剩下的人到大南头拉萝卜。”他娘站在拖拉机灯照得到的正前方,骆谦吆喝一声,开拖拉机从他娘身边驶过去。

    另外两个人开拖拉机跟上骆谦。

(快捷键 ←)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(快捷键 →)

加入书架书签 | 推荐本书 | 打开书架 | 返回书页 | 返回书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