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东川没太明白去市里买东西,跟劝学有什么关系,但仍附和道:“是这样,然后呢?”

    “然后我就想啊,我在这里劝别人学习,那我自己呢?我虽然是初中学历,但那会什么情况你都知道,初二初三的内容我基本都没学,去年姜校长有意请我去军区小学当老师,我都不敢去,怕自己耽误孩子。”

    贺东川靠在床头,沉吟道:“你当时拒绝姜校长,不是因为觉得当老师太辛苦,而且画连环画有收入吗?”

    苏婷撇一眼拆台的人:“那是理由之二,第三个理由就是我怕自己半桶水,教坏孩子,不行吗?”

    这话……贺东川还真没法信。

    去年她给贺焱补课,他经常没事就去瞄一会,她讲课时条理清晰,分析起古诗词和文章来头头是道,如果她是半桶水,军区小学绝大多数老师,半桶水都未必有。

    但看他媳妇给到的眼神,左边写着“敢说不行”,右边写着“你死定了”,为了晚上不被赶去次卧,贺东川说:“行,很行。”

    苏婷满意了,继续往下说:“我一个自己都没读过多少书,离开学校后也没想过要继续学习的人,现在竟然要画劝学的连环画,告诉孩子们要珍惜上学的机会,我羞愧啊。”

    ……倒也不必如此。

    这话贺东川只在心里过了遍,没敢说出来,非常配合地问:“所以?”

    苏婷挺直胸膛,冠冕堂皇说道:“所以我决定了,我要把初高中功课捡起来。”

    话音落下,苏婷在心里悄悄给自己点了个赞,她实在太聪明了,竟然能想出这么天衣无缝的理由!

    虽然苏婷这番话有漏洞,但细究起来,也算得上合情合理,因此贺东川听完后,只觉得她想一出是一出,没察觉出什么不对。

    贺东川问:“你确定要把初高中功课捡起来?这可不太容易。”

    他倒不是不看好苏婷,只是人一旦脱离了环境,就很难学的下去,而且她平时要带孩子,还要画连环画,需要分神的地方多,学起来也会更困难。

    “我知道不容易,但有学习才有进步,我不能一直这么下去。”

    苏婷当然知道这有多难,高考对她来说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,这些年里,她基本没有拿起过课本,看过的超过一百页的书,不是就是漫画。

    工作之外,她太久没有思考了。

    可她不想一辈子只拿个初中学历,她想参加高考,想上个好点的大学,所以再苦再难,她都要学。

    苏婷说:“我已经决定了,这周日我会去一趟市里旧货店,看能不能淘到初高中的课本,之后我会开始学习。”

    本来苏婷是想年后再开始复习的,但话赶话说到了这里,就把时间提前了几个月。反正高考复习这件事,宜早不宜晚,现在开始复习,说不定他高考还能多考几分。

    总不是坏事。

    见苏婷打定主意,贺东川没说丧气话,为表支持,他说:“如果旧货店淘不齐课本,我再写信问问以前的朋友,问问他们的课本在不在。”

    这话扫清了苏婷的担忧,但她又有些担心:“你朋友上过大学吗?”

    贺东川今年二十九,如果他朋友读书比较晚,六六年那会上高中也有可能。如果他朋友没能上大学,而是直接参加工作,甚至下乡了,以后说不定也会想参加高考。

    要是这样,苏婷可不好意思要他们的书,免得耽误别人复习,继而影响一辈子。

    苏婷心思纯正,但贺东川却想歪了。

    要是以前,贺东川肯定没这么敏感,但他最近刚发现她喜欢斯文人,听到这话由不得他多想。

    而斯文这个词,通常跟“有学问”三个字是绑定的,连环画里苏婷对“爸爸”这个人物的描述,就包括了有学问。

    什么样的人能算得上有学问?上过大学肯定是标配,连环画里的“爸爸”就是大学毕业后,才被分配到国营厂当的研究员。

    虽然贺东川也是大学毕业,但他上的是军校,文化课有,但实践课也不少。最重要的是,他本人很有自知之明,他这个人,跟斯文没有半点关系。

    领导会夸他成熟稳重,下属觉得他冷漠严肃,苏婷说过他聪明,但不管是谁,给予他的评价中,都没有斯文两个字。

    人越没有什么,越在意什么。

    贺东川现在就是这样,他一下子就警惕了起来,说道:“没有,我们大院里跟我这么大的人中,我学历最高。”

    这当然是假话。

    贺东川那群发小中,有大学学历的虽然不多,但也有一个巴掌,而且其中有个特别聪明的,上学就开始跳级,贺东川初中刚毕业,他就考上首都大学了,等贺东川高中毕业,他已经奔赴大西北搞研究了。

    这个人,以后绝对不能介绍给苏婷认识。

    苏婷不知道贺东川的小心思,说道:“你朋友要是没上大学就算了,万一以后他们要用找不到课本多不好。”

    “有什么不好的?他们家里兄弟姐妹多,匀一套给你就行了。”贺东川说着就改变了主意,“我看你也不用去旧货店淘课本了,我直接写信给朋友,让人寄一套过来得了。”

    苏婷态度有所松动,要是他们有兄弟姐妹,还都读过书,她的顾虑就没什么必要了。

    但以前初中高中都是三年,光主课语文数学和政治就有十八本,再加上副课课本,寄过来运费都不少,而且借课本这事也的确麻烦人。

    苏婷想了想说:“还是先去旧货店看看吧,要是能买到也省得你麻烦朋友。”

    虽然贺东川觉得这不算麻烦,但苏婷这么说,他就没再坚持,说:“那行,我们先去市里看看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尽管去市里的时候,苏婷他们一般会在国营饭店解决午饭,但想到下午可能回来得比较早,所以周日吃完早饭后,夫妻俩照常去买了肉和海鲜,拿回家处理好后才开始收拾东西。

    去市里要收拾的东西除了钱和票,剩下的基本都是慢慢会用到的,包括奶瓶奶粉、手帕尿布还有玩具。

    军用水壶也要带上,这是为了防止慢慢饿的时候,周围借不到热水。

    虽然有些人不介意这些,在外面找到人少的地方就能哺乳,治安队在男女关系上抓得严,这方面反而不怎么管,但苏婷比较介意这个,所以什么都要带上。

    收拾好东西后,要出门前苏婷又检查了一遍,之后还让贺东川也查了一遍,确认没有任何遗漏才出门。

    虽然他们的目标是旧货店,但考虑到运气好买齐课本的话,几十本书放一起挺重的,所以他们将旧货店的行程放到了最后,先去百货大楼逛。

    现在已经是九月底,虽然平川岛要到十月中下旬降温,但衣物得早点准备起来。

    苏婷和贺东川都好说,贺焱个头蹿得快,她刚穿来那会,贺焱才到她腰,如今一年多过去,他都到她胸口了。

    去年秋天买的衣服肯定不能穿,开春买的春装上身都够呛,裤脚衣袖短的明显,都得买新的。

    慢慢也要买新衣服,其实她衣服算多的,除了苏婷买的,程晓曼也隔三差五会给寄新衣服,秋冬衣服各有两套。

    但秋冬阴雨天多,两套肯定不够,好在这时候衣服价格不按穿着人群来,都按布料以及用料多少来算价格,慢慢个头小,省布料,所以苏婷觉得可以给她多买两身衣服。

    到了百货大楼,几人直奔卖衣服的柜台。

    这时候百货大楼里没有试衣间,外套还能试一试,内搭裤子全靠个人眼力,顶多拿到身上比比肩线大小。

    好在苏婷眼光好,买衣服从没失手过,站到柜台前,没一会就挑中了件格子衬衣,下配黑色长裤。单这么搭有点土,但把衬衣敞开,里面搭件白色t恤,瞬间变身小潮人。

    另外苏婷还给挑了件白色衬衣,搭配灰色毛线背心,裤子还是黑色的,这时候流行的颜色就黑白灰绿蓝,冬天裤子不是黑色就是深蓝。

    选定内搭,苏婷又给贺焱挑了两件外套,还有两双鞋。

    给贺焱买的东西,最不耐穿的就是鞋,这跟鞋的质量无关,而是贺焱脚上像长了刀片,质量再好的鞋,穿了三个月不到半年,肯定要开胶或者破洞。

    开胶还好,找人补一补就行了,破洞就不好办了,基本只能买新的。

    给贺焱买完东西,苏婷又给慢慢挑了两身衣服,不管在哪个年代,女孩衣服都比男孩好买,也更好看。

    虽然这时候的人都爱穿得灰扑扑的,觉得亮色招摇,但这不适用于小女孩,十岁以下的小姑娘,衣服有很多颜色可选,赤橙黄绿青蓝紫,丰富得都能组成彩虹了。

    苏婷也爱把慢慢打扮得漂漂亮亮,选的衣服都偏亮色,给慢慢挑完衣服,她还去卖头绳的柜台,买了一堆个衣服同色的头绳发卡。

    给两个孩子买完东西,苏婷的购物欲得到了满足,后面买东西的动作就慢了下来,挑了大半天,才给自己买了件薄毛衣,还有她和贺东川各买了双皮鞋。

    后面实在没什么想要的,一家子就下楼了。

    一楼是贺焱的主场,他看到什么糕点都想吃,什么玩具都想要,苏婷倒是很想满足他,奈何票证有限,只好让他选择最想要的。

    最后买了一斤鸡蛋糕,一包大白兔奶糖,还有给贺焱的一组木头玩具,给慢慢的两个铃铛。

    慢慢现在还小,能玩会玩的玩具很有限,她就喜欢拨浪鼓、铃铛这样能发出声音的。

    逛完百货大楼已经到中午,一家子找了家国营饭店吃饭,之后又去了邮电局,给两边父母打电话和寄信。

    忙完这些事,他们才搭公交去旧货店。

    旧货店离市中心不远,搭公交两站路就到了,那里也是条商业街,两边都有门面,但明显能看出这一片不如百货大楼附近繁华。

    不过贺东川战友说的眼镜店,正好在旧货店隔壁。

    此时距离他跟战友打听眼镜店已经过去十来天,他都要淡忘这件事了,结果下车一抬头就看到了眼镜店的门脸。

    没看到眼镜店的时候,他还不觉得怎么样,现在眼镜店就在隔壁,他就总想去看看。

    趁着苏婷在书堆前翻找时,贺东川说:“我出去转一转。”

    “你去哪转?”苏婷抬头问。

    “不去哪,就门口转转,透透气。”

    苏婷哦了声,看向贺焱:“那小焱你呢?”

    没等贺焱开口,贺东川就说:“让他陪你找吧,我带慢慢出去转一圈,很快就回来,你跟着你妈妈,别乱跑知道吗?”后半句是叮嘱儿子的。

    贺焱本来也没想出去,逛了半个上午,他已经累了,闻言便说:“知道啦!”

    交代完,贺东川将买的东西放在两人身边,抱着闺女就出了旧货店。

    出去后他没立刻进隔壁,而是在外面转悠了一会,才抱着闺女进去。

    这边不如市中心繁华,眼镜店里售货员比顾客更多,但就是这样,也没人来招呼贺东川,只在他进门时说了句:“查视力往里面走。”

    贺东川视力良好,就没往里面去,而是一个柜台一个柜台地看过去。

    看着看着,贺东川发现一件事,眼镜店里的镜框和镜片都是分开卖的,根据质量价格从低到高,可以自由搭配。

    如果选择最便宜的镜片和镜框,十几块就能配到一副眼镜,但选择最好的镜片和镜框,一副眼镜可能要七八十块。

    贺东川将手伸进口袋摸了摸。

    工资存款上交后,苏婷每个月会给他二十块钱零花,他不抽烟不喝酒,顶多隔三差五从供销社买点水果吃的带回去,基本每个月都能剩几块钱。

    这钱苏婷没没收,都让他自己存着,时间长了,他手上也攒了点钱。

    每次来市里,他都会把攒的钱带上,一是如果碰上苏婷钱没带够的情况,可以用他的,二来偶尔他也想试试掏钱的感觉。

    所以贺东川手里的钱攒了用用了攒,存款一直没突破过三十。

    三十块,买全副眼镜有点捉襟见肘,但如果只买眼镜框,能挑一副比较好点的了。反正他也不近视,镜片对他而言没什么用,倒不如不要,还能省点钱。

    贺东川想着,很快挑好了一副细边的眼镜框,跟苏婷画上的差不多。

    问过售货员,镜框十八,是他能买得起的,便说:“就要这副镜框。”

    售货员却没立刻把镜框拿出来给他,问道:“镜片要什么样的?做完视力检查了吗?”

    贺东川说:“没有,我不要镜片,只要镜框。”

    “你不要镜片,只要镜框有什么用?镜框又不能调整你的视力。”售货员一脸莫名,“你要配眼镜,先查视力,再挑镜片,最后选镜框,这是完整流程,知道吗?”

(快捷键 ←)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(快捷键 →)

加入书架书签 | 推荐本书 | 打开书架 | 返回书页 | 返回书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