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皇帝不舍得责罚沅池卿,但一顿骂也是少不了的。

    受了委屈后沅池卿立刻就跑去找乔植诉苦。

    乔植将自己之前劝说对方的话拿出来重新说了一遍,这次沅池卿没在像上次那样甩袖离开,而是将他的话真正听了进去。

    乔植,你最好了。离开前沅池卿说了这么一句话。

    沅池卿从来没有说过这么肉麻的话,但他心里确实是这样想的。

    在被皇帝责骂后所有人都在责备他行事不注意分寸,就连向来宠爱自己的母后也说他确实做得不对。

    可乔植是不一样的,他会听别人说出自己的委屈,还会安慰他不要难过,甚至会给他提出建议。

    沅池卿觉得世界上再也没用第二个向乔植这样好的人了。

    叮咚,好感度加20,当前好感度50%,请宿主再接再厉。

    乔植没想到前期沅池卿好感度这么容易涨。

    边境连连战败,从远处赶来的入侵者占着人多的优势让他们的将士吃足了苦头,明明占据地势上的优势,关外的士兵士气还是一度低迷。

    安王亲自上了一封折子,将其中利弊说的十分清楚。

    只要皇帝躲在后方不出现在危险地方,能老老实实当吉祥物,基本不会出什么太大的问题。

    至于朝廷上的事情,这不还有刚过十三岁生辰的太子在吗,加上旁边有一众大臣在旁辅佐,能出什么事情?

    这样既能鼓舞士气又没什么弊端的事皇帝自然也心动。

    御驾亲征的事情最终还是定下了。

    皇帝不放心太子一个人在京城,特意嘱咐安王多多帮衬太子。

    这次离开安王本来打算一道跟去,却在听到皇帝的话后心思一转,将这件事情答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比起跟着去边关给皇帝挖坑,待在京城反而能得到更多他想要的东西。

    比如权势。

    先帝将安王早早丢去穷苦封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知道他心思重。

    像安王这种阴狠毒辣的人在什么地方都是一颗隐形炸|弹,奈何当今圣上揣着明白当糊涂,最终害人又害己。

    第43章 忠心耿耿的伴读四

    皇帝离京当日突然下了一场大雨。

    按照规定去送皇帝一行人离开的沅池卿没带雨具, 被迫淋了一身雨匆匆赶回来,回来的当晚就发起了高烧。

    这也给了安王可乘之机,他借口太子身体不适为由独揽朝政, 可再怎么说皇帝还活着,京城中也有不少支持小太子的大臣,安王再怎么有野心也不敢做的太过分,表面功夫做的十分好看。

    安王将乔植对沅池卿的照顾看在眼里,虽然没说什么, 但却一直想着怎么将乔植送出宫,免得后续计划出了什么问题。

    离京前皇帝就将封乔植为郡王的圣旨发下来了,而准许他在宫中住下的承诺虽然没写在圣旨中, 但也确实是口谕。

    可若是有心人故意曲解,那又是另一种情况了。

    安王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将太子身边可信之人送走,他以为这样就能架空对方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不少大臣都被查出贪污的事情革职查办,但别人眼睛又不瞎, 自然能看出其中大多都是反对安王的大臣。

    皇帝离开前就将朝中事情交给太子处理,也说过让安王辅助的事情。

    如今太子身体抱恙无心政事,安王一手操办自然也是符合旨意。

    这让别的大臣找不出理由说安王想谋权篡位。

    安王有外敌的帮助, 在朝中愈发如鱼得水, 等到沅池卿养好风寒上朝时风向已经变了大半。

    在安王使出各种手段后已经得到朝中一半大臣的支持, 乔植离开皇宫的事情重要被搬出来说。

    太子殿下,臣以为一个外性男子住在宫中着实不妥, 当初皇上让郡王住在宫里也是因为郡王府没修好,如今宫外郡王府已经修缮好,郡王殿下也得回自己该回的地方了。安王这话净是钻着漏洞说的。

    当初皇帝为了让乔植有光明正大留在宫里,确实是以郡王府没修好为借口。

    本来按照这个速度郡王府起码还有三四个月才能竣工,但在安王插手下竣工的速度快了好几倍。

    刚下早朝就被讨厌的人挡着说了这样一通话, 脾气再好的人估计都会生气,更何况还是骄纵肆意的沅池卿。

    皇叔不要忘了,父皇还活着,只要本宫想,什么时候都能送封书信出去。沅池卿的话让安王脸色一变,一直挂在脸上的笑终于变为阴沉。

    沅池卿口中的书信自然是告发安王的书信。

    当初父皇说过让乔植在宫里住着,若是皇叔不放心,我让他搬去东宫住。如果没用别的事情,本宫就离开了。皇帝离开的这段日子沅池卿成长了不少,遇到事情也不会一直被动的被人欺负。

    安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,明明想的是将乔植和太子分开,却不料反而将这两人凑到一起了。

    太子殿下说得对。但他没办法,只能憋屈地忍下这口气。

    见他吃瘪沅池卿也没什么高兴的感觉,皱着眉回了东宫,顺便派人去通知乔植收拾东西搬过来住。

    乔植到的时候刚好听见里面摔东西的声音,他看了眼站在外面瑟瑟发抖的宫人,明白肯定是出了什么事。

    你们下去吧。乔植朝守在外面的宫人说。

    站在外面的太监宫女见了他像是见到救星似的双眼放光,听到这话想也没想就照着做。

    殿门关得严严实实,除了偶尔发出的声音外旁人完全不清楚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。

    看来沅池卿生气归生气,但也知道要避嫌。

    怎么生这么大火?所有人离开后乔植打开殿门,语气很是无奈,他说:才刚病好就生气,不怕再生病?

    沅池卿刚想骂是谁这么不长眼睛敢开门就听到乔植的声音。

    怎么突然想起让我搬到东宫来?乔植状似好奇地问了句。

    接到沅池卿派来的人吩咐后乔植什么都没问,他让常青收拾东西,自己先过来问问发生了什么事情。

    说到这个沅池卿又是一阵气愤。

    这个安王真是胆大,居然趁着父皇离京的空挡拉拢一半大臣站在他那里,我就说他不是什么好人,可之前没人相信我!说着说着沅池卿也委屈上了,他还让我把你送到宫外郡王府上住。说得倒是好听,实际上就是想架空我。

    其实沅池卿什么都知道,之前只是不愿意说伤了皇帝的心罢了。

    可安王现在所作所为和乱臣贼子确实没有任何区别。

    和这种人生气不值得,太子殿下现在最该做的就是稳住另外一半大臣的心。乔植的声音十分镇定,他笑着对沅池卿说:这样即便安王真想做什么谋权篡位的事情,也得提前先掂量掂量这另一半大臣。

    说的容易,可这些怎么可能这么快做到?沅池卿脸上发苦,他突然看着乔植,问:乔植,你知道我要怎么做才能将另一半大臣的心拉拢过来吗?

    太子殿下什么都不用做,另一半大臣本来就是忠心皇室的大臣。只要您不做出什么特别让人失望的事,他们不会放弃您去投靠安王的。乔植出声安抚对方。

    他的话让沅池卿瞬间平静下来。

    乔植,你真好。胸口的憋闷之气消散,沅池卿脸上的笑又回来了。

    乔植笑而不语。

    在皇宫长大的人再怎么单纯都不是傻子,沅池卿也知道分寸,除了少数两边倒的墙头草外,朝中局势就这样一分为二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很让人觉得难以理解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安王对这些被拉拢过去的大臣说了什么,才让那些人甘愿冒着杀头的罪名站在他那边。

    在乔植看来,皇帝还没死朝中大臣就敢站队的做法十分不明智。

    转眼一个月时间就这样过去,按照时间算皇帝御驾亲征的队伍大概到了边关地区。

    最近连着好几次传来的都是捷报,看起来真的像是皇帝御驾亲征起到了作用。

    但没人知道这是一个假象,这些胜利不过是安王勾结外敌设下的圈套。

    先用几次胜利让皇帝相信御驾亲征真的管用,从而放弃短时间内回来的想法,给他创造出机会揽权。

    最让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,三个月后的一天突然从外面传来一封信。

    在一次交战中皇帝亲自带兵去追,本以为是一群残兵败将不成气候,却不料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骗局。

    追到深山老林的时候一群联军将他们团团围住,皇帝当场中了一箭,最终一群士兵护送着皇帝侥幸逃回,但也只剩下一口气吊着才没立马就死掉。

    眼瞧着皇帝驾崩也就是这两天的事情。

    依照现下的情况,将重伤的皇帝往京城送并不现实。

    真要这样做了,指不定对方连两天时间都活不到。

    皇帝病危的消息传入京城,一时间人人自危起来。

    谁也没想到变故来的这么快,快到让人都没时间去反应。

    按照常理这个时候肯定是太子出来稳住局面,但现在朝中局势一分为二。

    皇帝病危后一小批中间派大臣投到了安王阵营,太子这边越发势弱。

    谁都害怕这趟浑水会流到自己家门口,京城权贵都是紧闭家门不站队,他们打算等争出个胜负来再投向像胜利的那方。

    而百姓更不在意最后谁坐上皇位,说的明白点,他们只在意这场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,以及自己能不能吃饱饭。

    沅池卿在得到消息后跑到乔植房间哭了一场,第二天就收拾好心情去跟安王那群不怀好意的人斗智斗勇。

    他比乔植想象的要成长不少。

    礼部那边已经让人准备新帝即位的衣服,他们必须在第二份信到的时候将一切准备好,这也才不至于在重要关头手足无措。

    第二封信快马加鞭送往京城,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入宫中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知道天要变了。

    安王私下见了沅池卿一面,不知道两人达成了什么协议,继位的人是沅池卿,但安王却得到了不小的权力。

    对安王来说这是权益之计,皇帝死得太早,他并没有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彻底站稳脚跟,现在的安王需要时间来渐丰羽翼,所以他才主动向沅池卿抛出橄榄枝。

    沅池卿怎么可能不知道安王在想什么,但他和安王一样,无法保证自己能在两方博弈中得到胜利,所以同样选择了保持那岌岌可危的平衡。

    乔植,你看这衣服好看吗?穿着明黄色龙袍的精致少年回眸一笑,如画般的眼睛中却满是迷茫。

    就在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入宫中的第二天,他的母后就上吊自尽。

    接到消息后沅池卿审问过皇后宫里的宫人,得到的回答却是皇后和皇帝伉俪情深,皇帝死后皇后不想再独活,这才选择了下去陪皇帝。

    但沅池卿在皇后宫里大嬷嬷口中听到了不同的声音,皇后出事前安王来过一次。

    这件事和安王有关,沅池卿知道母后和皇帝的关系虽然比一般帝后要好,但也绝对不至于死也要在一起的程度。

    沅池卿敢肯定的说皇后不可能舍得将他独自留在这个地方,所以自尽殉情这件事肯定有问题。

    这一点就算沅池卿没在嬷嬷口中听到也同样有数,可偏偏他什么都做不了。

    好看。乔植伸手帮他整理好身上的衣服,俯下身和他对视,笑着说:明天一过,你就是大祁国新皇帝。

    听到乔植的话沅池卿却没有丝毫的开心,他着看向乔植,神色黯淡的说:傀儡皇帝罢了,旁人不知道乔植还不知道吗?这有什么好恭喜的?这句话更像在自言自语。

    殿内捧着衣服头饰的宫人扑通跪了一地,脸上惨白一片。

    有些话听到了不是件好事,在宫里活得越久他们越能明白。

    第44章 忠心耿耿的伴读五

    你们都下去吧。沅池卿没想过为难在宫里当差的宫人, 在他们扑通跪下的时候就了发话。

    那些宫人都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才进的宫,宫女等到年纪到了就能离开皇宫。太监虽然不能离开,但却能得到一笔不小的养老费用。可若是死了或者出了什么事情, 那就什么都没了。

    听到沅池卿的话后一众宫人如释重负的退下,将空间留给他们两个人单独相处。

    殿下为什么这样说?乔植手搭在沅池卿肩膀上,看着他一字一字说:您是大祁国的皇帝,他再怎么说也就是个臣子,如果开始殿下就没了信心, 不就平白给人看了笑话吗?

    沅池卿似懂非懂的看着乔植。

    从前娇生惯养的小太子被迫成长,索然在外人他都会表现出一副无懈可击的样子,但他忍不住在乔植面前露出自己的软弱的那一面。

    殿下不要忘了谁才是名正言顺的那一方。乔植说完就直起腰站直, 他要给对方思考的时间。

    那乔植会帮我吗?沅池卿像是意识到什么一样,目光紧紧锁定在乔植身上。

    乔植脸上的笑依旧那样干净温和,他说:只要有我能做的事情,殿下尽管吩咐。

    这段剧情在他的预料之中。

    听说乔植的外祖父是戚老将军?沅池卿状似不经意一般提及。

    听到这里乔植了然, 今天这一出估计是早有预谋。

    臣的外祖父确实是戚将军,但他之前就卸甲归田,早就不干涉朝中的事情。乔植如实将事情告诉沅池卿。

    原主外祖父是个聪明人, 在唯一的独女嫁人后怕连累亲家, 即便皇帝没让他交出兵权也自己跑过去乖乖上交, 为了以绝后患朝廷里的事情连沾都不沾。

    这个外祖父十分重视原主,在女婿一家出事后他立马到乔家问原主要不要离开乔家到自己家住, 但原主被乔家人恐吓的话吓到,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。

    后面在乔家受到冷待后原主更是不好意思去找对方,这才会出现后面的一系列事情。

    即便戚老将军现在看上去没有任何实在权力,但实际上朝中七成武官都是从戚老将军手底下出来的。

    朝中站队的人都是文官,武官大多还在观望。

    这些事情沅池卿都知道, 今天提起来也是想让乔植给自己搭一条线。

    如果能得到戚老将军认可,那么即便安王得到全部文官的拥护也没什么可害怕的。

    毕竟虽然历朝历代重文轻武,但只要脑子不傻的人都知道真正掌握话语权的还是军权。

    乔植能帮我吗?我想见戚老将军一面。沅池卿声音有些犹豫,他说:现在的局势实在不能让我安心,我想得到戚老将军认可,你能帮我去问问吗?

(快捷键 ←)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(快捷键 →)

加入书架书签 | 推荐本书 | 打开书架 | 返回书页 | 返回书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