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基看着两人一脸尴尬的模样,忽然叹了一口气:“当年我们共同辅佐陛下的日子还历历在目,没想到如今却变得生分了。”

    “生不生分又有什么要紧,左不过都是陛下的人。”公孙德业意有所指地答道。

    “是啊,我们都是为陛下效力的人。”翁元基说着,眼神凌厉地看向公孙德业,“听说,公孙兄家中嫡次女,说给了皇后的亲弟弟?”

    一旁的张霖闻言,十分诧异地看向公孙德业。

    公孙德业并没有慌张,毫不避讳地承认道:“这婚事,是范公公牵的线,愚弟可不敢不从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这是什么意思?”张霖脑筋没这两人转得快,很是纠结。

    公孙德业一把扯过张霖,道:“意思就是,丞相府中所图谋的事情,下官不敢参与,下官先行告退了。”

    翁元基却并不肯轻易放过:“是告退还是去告密?”

    张霖这时候可算想明白其中的关系了,听到翁元基这么说,无奈地摇摇头:“丞相莫不是忘记了陛下身边那神出鬼没的暗卫?这件事情,恐怕陛下此时已经知道了!”

    说完,张霖便更公孙德业离开了丞相府。

    张霖更是气不过,对公孙德业吐槽道:“他难道当真以为,区区一个臣子,就能逼迫皇上做事了吗?!”

    “他身居高位多年,心也膨胀了,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翁先生了。以后少跟他来往,等着就是。”公孙德业说完,眼中划过一丝冷意。

    当年在宁安的时候,明明自己的官位比翁元基高。翁元基不过是运气好被留在了京城,才有今日的成就。若是当年跟着戚博翰来京城的是他,如今是什么局面还未可知呢!

    不过现在翁元基自寻死路,那个位置,也该换人来做了。

    戚博翰一派群情激奋,陶笉然这一派的官员们,却是有些尴尬。

    老板给安排了一个女同事,这件事他们要不要反对呢?要怎么反对呢?以后该怎么跟女同事相处?真是让人纠结。

    陶笉然的手下大多是寒门学子,腰板没有戚博翰那一派的那么硬,碰到这种事情,哪里敢跟老板硬肛。

    于是乎,很诡异地,陶笉然这一派风平浪静,大家都当做无事发生过一样。

    第二日早朝,翁元基为首的十数名大臣跪在地上,痛斥陶笉然行为不端,请求戚博翰废后。

    陶笉然听着,真是觉得可笑至极:“如今帝后平起平坐,你们以为皇上凭什么废朕?”

    陶笉然这么一问,所有人都哑口无言。

    虽然当初说的是帝后平起平坐,但是谁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,潜意识里还是把陶笉然当成比戚博翰低一等。

    而且光看朝中官员的分布也能看出,戚博翰党占据了尚书令和左仆射两大高位。陶笉然党,官位最高的也就一个慕容温瑜,其余全是小鱼小虾,还大部分外派到了地方。

    只看这势力,所有人都觉得陶笉然不如戚博翰。

    看到这群人不以为然的神情,陶笉然更是气笑了:“诸位莫不是想逼陛下挑起内乱?朕在沂州的十万兵马,随时奉陪到底。”

    陶笉然这话一出,戚博翰党们才突然惊觉,如今在瑞朝和匈奴边境,掌控十万兵马的三名将领,全都是陶笉然的人!

    而且那十万兵马,经历过跟匈奴的血战,个个骁勇善战,装备也全都是兵工厂做出来的新玩意儿,还配了打匈奴用剩的九十多枚炮弹……

    在看戚博翰这边,王君浩领兵五万在西南,可那边许久没有战争,这些士兵战斗力再强也有限。王寅领兵三万,驻守京城,这三万兵马更不用说了,没在京城沉迷声色已经非常不错了!

    这两厢一对比,陶笉然哪里比戚博翰弱?摆明就是戚博翰弱爆了好吗!!!

    看到他们都冷静下来了,陶笉然可算出了一口气。冷哼一声,才道:“既然想明白了,就起来吧,跪着多难看。”

    大臣们一脸尴尬地从地上爬了起来,而陶笉然也终于用铁腕手段证明,自己跟戚博翰平起平坐的地位,让人不敢再小觑。

    不过这些大臣并非就此罢休,不仅私下里搞小动作,在外面损坏陶笉然的名声,还时常跟戚博翰劝谏,让他打压陶笉然。

    然而,有已经成为国民读物的民生日报做后盾,陶笉然的名声非但没有被毁坏,就连王婉凝为官的事情,都在日报的洗脑下,都似乎成了不是那么难接受的事情。

    至于戚博翰?每次大臣劝谏完,戚博翰都要以此为理由,证明自己有多信任陶笉然,然后……换取更多的福利!

    王婉凝入官场的事情,就在这看似汹涌,实则平静的浪潮之下,逐渐被人接受了。

    陶笉然和戚博翰商量着,等明年也让小妹入户部领个官职。这样能让王婉凝在上朝的时候,能有人在外围分担一下火力。

    而且,这隔一年就搞一次动作,不让大家将女子为官的事情抛之脑后,或是被有心人刻意忽略,导致这个改革的影响力降低

    想来,瑞朝的百姓很快就能适应女子为官的这一现象,说不定将来民间选择读书致仕的,会女子越来越多!

    等到大家连女子为官这一惊世骇俗的事情都能接受之后,将来陶笉然和戚博翰再做出什么变化,相比大家的接受度也会好得很多了。

    一个月之后,京城内已经没有人再谈论王婉凝当官的事情了。也是在这个时候,这事才传到各个地方,果然又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!

    ☆、282

    这场轩然大波, 有好的方面, 也有坏的方面。

    好的是, 今年来行知小学咨询入读的女子家长比例,比往年提高了百分之十!不过, 基于原本的数据, 提高百分之十,实则也没有多少,任重而道远啊。

    而坏的方面, 来得比好事要迅猛许多。

    这几年来,已经逐渐习惯了帝后同治的文人们, 特别是青徽书院的学子们,看到陶笉然和戚博翰竟然当真不把他们当回事, 于是也歇了闹事的心思, 开始准备参加下一届的科举来着。

    结果王婉凝的事情一出,这群迂腐的文人们瞬间又炸了,特别是慕容家的老夫子们!

    慕容温瑜的父亲正是慕容家的家主,得知这一消息,原本就被慕容温瑜气得老毛病越来越多的身体, 当场撑不住, 直接晕了过去。

    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, 不仅没有好好休养,而是捂着胸口,颤抖着身体,对家人吩咐道:“我要进京面圣!看看皇上是否, 当真这么纵容那个妖人!”

    其余人闻言,有的沉默不言,有的也十分激动:“家主!要不要我们带上学生一起上京去?”

    “好,人少了,怕老夫这分量,够不着见皇上一面了。”

    这时候,也不知道是谁

(快捷键 ←)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(快捷键 →)

加入书架书签 | 推荐本书 | 打开书架 | 返回书页 | 返回书目